繁體中文
首页 | 最近更新 | 最新入库 | 总收藏榜 | 周推荐榜 | 周点击榜 | 本站推荐 | 申请作家 | 作者中心
您现在的位置:都市言情小说 > 当代水浒传 > 《》第1卷 第3章:高俅学艺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
小说阅读页
背景颜色: 字型:   字体颜色:   双击鼠标滚屏:(1最慢,10最快)
《》第1卷 第3章:高俅学艺

    高俅听着一些七嘴八舌地议论,都深深记在心里,也不和他们搭言。

    待再往前走到大门口,见大门一侧摆放了一张条形桌子,后面坐着一个面态慈祥的老太太,一边照应着来往的人,一边发着手里的传单。口里还说着:“欢迎来校参观。”想来她就是主管接待的了。高俅走过去还没问,那老太太已笑着脸把手里的传单递过来。传言一点不假,那传单海报上印的可真了,免费供住宿,绝对不以任何名义收取学生一分钱。

    高俅问:“阿姨,我们能不能到校里去参观一下呀?”

    “能呀,怎么不能?”从大门里面走来一个头发泄了半顶、鼻梁上架一幅眼睛的老头,一幅学者风度,说话时,满脸的笑。

    高俅看着他,心里却做了判断:此人定是这里的校长苏轼了。那老头一边送走了身旁几个来校参观的人,又走到高俅这前,“走,我带你们进校。”一边走,他一边自我介绍:“我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苏轼。”

    看来,高俅判断的没有错。苏轼说:“我这学校只所以叫纵横学校,主教的就是纵横。”

    高坎一听这话,不懂了,“什么叫纵横呀?”

    苏轼答:“纵横一词起源于战国时期,当时有苏秦和张仪师兄弟两个,他们同是拜在鬼谷子门下学艺,艺成之后下山,先是苏秦说服六国,合六为一,共抗强秦,称之为合纵,这样一来,让本来占有强势的秦国处于了弱势状态。秦国无奈,只得请苏秦的师弟张仪,张仪入秦之后,采用连横策略破坏合纵,先相魏,再诳楚,又出使诸国,让合纵抗秦变成了连横亲秦。只苏张两人之力,便将天下搞成了这种局面。后人评说他们二人之嘴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。一句话能让天下安定,一句话也能让天下大乱。可不要把这理解成是嘴皮子的效应,而是他们胸中的学识,说服六国时,他们摆时造势,攻心战术,加入各种方式。后人总结,都将其归纳为纵横,他们的师父鬼谷子也被追封为纵横鼻祖。几千年下来,这种学术不断地被人运用、加深、理解、整理,形成了一套专门的学术,渐渐发现这种学术不但能用在政治攻略上,而且在三教九流各个行业皆能运用,上至治国大策政治敌对,下至百姓夫妻朋友伙伴,从商从政,大用大效应,小用小效应,百试不爽。我对这种学术研究了半生,再加上我自己的见解,办学教这门课程,可是全国第一家这样的学校啊!”

    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,对高坎却是没有什么,可是在高俅听起来,却是大感兴趣,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这种历史典故。也是他悟性高,一时明白了,原来学校里教的是这些呀!

    听苏轼又说:“在我这上学的人,我不教你学什么技术,也不教你学什么文理科课程,只教你做人的艺术,能让你在这现实的社会里,怎么能发展自己,成就你人生的最高价值。有人说我这是混子学校,也可以这样理解,如今这个年代,什么都逃不出一个“混”字,官场供职叫混,公司做事叫混,出外打工还叫混,你放眼看去,整个社会结构,会干的不如会看的,会看的不如会转的,会转的不如会混的,我所教的就是混,怎么能在众多关系网里混好、混大。”高俅听着这些,越听越感兴趣。只顾听,不觉苏轼已带他们走完了整个学校。

    来这里真是来对了,真能学到这样的本事,还愁以后不发达吗?

    走到大门口时,他忍不住了,问道:“苏校长,怎么才能报名?”

    苏轼笑道:“简单得很,不用交钱,就是去登记个名字。”

    高俅追问:“然后呢?”

    苏轼说:“然后就没了,就是等着后天开学来上课,这里什么都有,你只带随身衣物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高俅一听这样简单,便去拉着他的那帮小弟兄,报各册上都填上了名字。

    眼看别人填了名字都走了,他他却不走,只是围着苏轼身边转,也帮着苏轼去照应前来参观的人群,你还别说,现在就流行这样的人,有说这叫帮闲,可是谁不希望见到热情的人呢,单此举动,就让苏轼对他大有好感,更何况凭他的悟性和经历,说这些事,却不在话下,三言两语,就能把事说得明白,把人说得满意。

    这一切被苏轼看在眼里,心里不住赞叹,这年轻人不简单,好好条教,将来一定大有作为。

    他在心里叹着,就来到高俅身边。问他:“你们怎么不走呢?”

    高俅答道:“我们没有地方去。”话说到这里,索性他也不作什么隐瞒,只把自己的身世还有自己的经历以及连坐过牢都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苏轼听着连连点头,“好!好!我这学校里要的就是你这种人。”

    高俅脸一红,“苏校长说笑了,坑蒙拐骗偷鸡摸狗的事我都做过,牢里也进过,身至这步田地,还有什么好的呀?”

    苏轼说:“你记着我这句话,你的那些经历,都是你以后的本钱,你以后一定发达,有大落,必有大起,那时的磨难已经培训了你的心理,在人生最底线走过来的人,必有其独特的感触和做事风格。你是本校最佳的培训对相。”

    一边说着,又拉着高俅到背角里,指着高坎几个道:“你以后要想混出来,必须要与你身边的那些人保持距离,这些人,只能用,不能亲。”刚报了名,苏轼就给他上了重要的一课。

    眼看看日已西垂,来这里的人也都陆续走了,高俅还不走,苏轼就带着高俅他们来到大门口老太太跟前,原来那老太太就是苏轼老婆。把高俅他们的处境和他老婆说了,苏轼老婆也是热心,连招呼带应筹地把他们留下来,当晚就在学校里住下了。

当代水浒传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-都市言情小说,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、更全,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,m.dushiyanqing.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,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。
最近阅读纪录:最近阅读纪录:
发表书评: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返回顶端↑
Copyright (C) 2002-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所收录《》第1卷 第3章:高俅学艺-当代水浒传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