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首页 | 最近更新 | 最新入库 | 总收藏榜 | 周推荐榜 | 周点击榜 | 本站推荐 | 申请作家 | 作者中心
您现在的位置:都市言情小说 > 六安王国 > 第1卷 45----48(第2页/共3页)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
小说阅读页
背景颜色: 字型:   字体颜色:   双击鼠标滚屏:(1最慢,10最快)
第1卷 45----48(第2页/共3页)

酒盏高举过顶,道:“此战之胜,全赖主公运筹帷幄,巧设妙计,我等只是奉命行事,略尽职守而已,岂敢贪天之功!我等当敬主公才是。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,都围将过来。于是,邵仲将刘庆如何设计引蛇出洞等细节一一备说。众人一听,尽皆喝彩称妙。纷纷要向刘庆敬酒。刘庆不好拂众人之面,便一一喝了,终于不胜酒力,喝得酩酊大醉。

    半夜时分,刘庆醒来,悄悄下了床,来到后殿,在香案上燃了三柱香, 闭上眼,心中默默念叨:“芊儿,小王已替你报仇雪恨,你就安息吧!”

    四十七

    土地岭剿匪大捷后,虽六万寨中仍有一些匪众盘踞,但一则群龙无首,二则大伤了元气,一时半会,倒也不敢轻举妄动了。于是,六安城乡又恢复了原先的安定生活秩序,种田的种田,经商的经商,开作坊的开作坊,市场重又繁荣起来。

    这次剿匪,也为殷老七出了一口恶气,为此,他的病情也日见好转,到九月间,已彻底康复。殷家槽坊也重新开张了。

    一日,刘庆在王府书房中读荀子的《劝学》,恰逢王后李妤也进来找一册书。刘庆道:“眼下六安社会安定,百业兴旺,市场繁荣,百姓们衣食无忧,安居乐业。这原本是吾之大愿也。可不知怎的,心里反倒空落落的,觉得似乎无所事事了。”

    王后莞尔一笑,道:“主公绕了这么一大圈,到底想说什么?依臣妾看,就不必藏着掖着了,说出来吧!”

    刘庆哈哈一笑,道:“知我者,王后也!”

    “你呀,眉眼一动,我就知道又在打什么主意了。”

    “吾尝思之,六安百姓现在日子是过好了,可是总觉得似乎还缺点什么。缺什么呢?缺……。”

    王后抢过话头道:“你别说了,是不是缺少‘教化’?”

    刘庆双掌一击,高喝一声,道:“哎呀,正是!王后真乃神人也!”

    李妤诡谲地一笑,道:“什么‘神人’呀,我见你捧着《劝学》篇不撒手,心里可不就在想着这码事嘛!”

    “佩服,佩服!”刘庆双手一拱,道:“王后若是生成男身,真乃匡世之才也!”

    李妤嘴一撇,道:“别穷酸了,说说吧,怎么想的?”

    刘庆道:“人生之初,混沌无知也。全凭教化之功,教人修身立本之道。正如旬子所云:‘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,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;不闻先王之遗言,不知学问之大也。干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声,长而异俗,教使之然也。’教化者,教人辨善恶、明是非、识忠奸,知荣耻,然后方为有德、明智、知礼之人也。吾六安国原本乃荆蛮荒凉之地,人虽心地良善,然失之粗鄙悍野,未能知书识礼。无怪太史公嗤之曰‘夫荆楚剽勇轻悍,好作乱,’也!究其根由者,无所学也,无所师也,无所悟也。吾身为六安之王,一方君主,教化子民,淳化乡风,遵先贤而布仁德,除陋俗而兴礼仪,乃责无旁贷,义不容辞也!吾当使六安国不仅成为富庶之乡,亦将成为礼仪之邦,文化之邦。让天下人对吾六安刮目相看!”刘庆兴之所致,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讲得眉飞色舞,声情并茂。

    李妤立在一旁,不知不觉中为其激情所动,遂道:“臣妾闻文翁老先生近日回乡省亲,尚在庐江郡的舒县,离此不过百里之遥。我们何不前往拜访一回?文老先生在巴蜀贫瘠之地推行教化,身体力行,几十年如一日,可谓是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听说呀,连皇上都敬他三分的。”

    “是么?那可真是太巧了!原来文翁老先生竟是舒县人呀?早先曾多次听管筇先生提起过。连管先生都敬佩的人,一定了得!这样吧,明日一早,我们不要惊动他人,轻车简从,速去速回。”

    李妤想了想,道:“还是让钟沮和我们一道去吧?舒县虽路途不远,毕竟是在别人地界里。”

    “也好,就依你了。不过,你已身怀六甲,行动怕是不便吧?”

    “不碍的,臣妾听郎中言道,怀孕之人,稍作走动,是有益无害的哩。”

    “是么?如此便好。噢,对了,你着人从殷家酒坊买两瓮好酒带上。登门求教,可得有点见面之礼才见诚意嘛。”

    李妤扑哧一笑,道:“好了好了,臣妾遵命就是。主公何时竟变得如此婆婆妈妈的了!”

    四十八

    次日一早,钟沮套了一辆马车,一行三人出了城门,一路向东而去。

    时下正值初夏,沿途两侧绿荫成行,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,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。

    “看来今年又将是一个丰年了!”刘庆道:“说来也怪,我们之国之前,六安是连年遭灾,现在又是连年丰收。看来老天爷是在庇佑小王了!”

    李妤笑道:“想必是主公德感上天了。”

    “爱妃取笑了,我有何德呀?”

    “臣妾以为,为君者,爱民、护民、惜民、助民便是最大之德也。”

    “爱妃如此高誉,真教小王汗颜了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已到了舒县地界,三人边行边打听道路,七弯八绕,终于问到了文翁旧宅的所在之地。

    三人沿着一条长满青草的小道,找到了一座名叫文家圩的村庄。在村头,他们的碰见一位约有七八十岁的老头,一手拿着粪箕,一手拿着一根掏粪扒,正在沿途收拾牲畜撒落在路上的粪便。

    刘庆道:“这老者偌大年纪,居然还能出来拾粪,真了不起!”

    钟沮道:“庄稼人嘛,以勤劳为本,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不肯闲着的。”

    “待吾等到了那把年岁,怕是连路也走不动了。”

    李妤笑道:“走不动不打紧,不是还有臣妾相扶吗?”

    “就你这弱不禁风的身子,还不定谁扶谁呢!”

    三人说说笑笑,进了村中。

    文家圩是一座四面环水,有着十几户人家的村庄,文翁的旧宅就座落在村庄之中。旧宅前后两进草屋,屋前有一座小院,院中栽了几棵果树。文翁多年不曾回乡,这座旧宅平日里就让与一个内侄暂住了。文翁这次回乡,本来舒县县令是安排在城中居住的,可文翁执意要回旧宅,县令也就顺水推舟,恭敬不如从命了。

    钟沮轻叩小院之门,但见一位书僮打扮的白面后生开了门,问道:“诸位有什么事么?”

    钟沮道:“请问此处是文老先生府上么?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你们?”

    “噢,我等是从六安国过来,特来拜访文老先生的。”

    “唔,那诸位先请里面坐吧,先生出去了,待学生找来。”说着将众人引入屋内就坐上茶后,自己便出去找人去了。

    没大一会工夫,那书僮领着一个老者进了来。众人一看,不由得大吃一惊,原来这老者不是别人,正是刚才在村头遇见的那位拾粪的老头。

    书僮介绍道:“这便是我家先生。”

    文翁笑笑道:“诸位辛苦了!听书僮说你们是从六安国来的。你们打老远来找老朽,不知有何见教?”

    刘庆上前躬身一揖,道:“晚辈乃六安刘庆,闻说先生还乡,特来拜见。”

    文翁一听,慌忙下跪见礼,道:“原来竟是六安王爷殿下,失敬失敬!”

    刘庆急急将文翁搀起,道:“快快请起,先生莫要折杀晚辈了!”

    文翁道:“殿下乃皇家贵胄,我等为臣者岂敢废朝廷之礼!”

    李妤笑笑插话道:“此处乃农家私宅,大家还是随便些好。”

    文翁见李妤品貌不凡,问道:“这位姑娘是?”

    刘庆道:“她是敝国王后,乃左内史李大人之女也。”

    文翁笑道:“原来是李大人之

六安王国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-都市言情小说,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、更全,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,m.dushiyanqing.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,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。
最近阅读纪录:最近阅读纪录:
发表书评: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返回顶端↑
Copyright (C) 2002-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所收录第1卷 45----48(第2页/共3页)-六安王国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