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首页 | 最近更新 | 最新入库 | 总收藏榜 | 周推荐榜 | 周点击榜 | 本站推荐 | 申请作家 | 作者中心
您现在的位置:都市言情小说 > 凡界 > 第1卷 凡界 二(第2页/共10页)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
小说阅读页
背景颜色: 字型:   字体颜色:   双击鼠标滚屏:(1最慢,10最快)
第1卷 凡界 二(第2页/共10页)

的“蹦蹦枣儿”。我们啦啦队,本着“友谊第一、比赛第二”的原则,不但给学校队啦啦助威,也给人家啦啦。“五中队,加油!”“酒厂队,加油!”的呐喊声,时常此起彼伏,一浪高似一浪,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原来,内乡有八所中学,一中就是高中,和二中都设在县城里,三中设在张集,四中在杨集,五中天明寺,六中赤眉,七中夏馆,八中余关。三年困难时期,砍掉了四中和八中。这时的天明寺五中,生源极广。且不说南召县的小街(地名),镇平县的高丘(地名)等外地有学生慕名前来求学。单就内乡本县而言,它辐射了灌张、王店、马山、余关四个公社。尤其是马山、余关两个公社,有一半地盘都吃在山里。不有句歇后语,叫山里保长——管哩宽嘛,意思是山里的地头儿宽。我和风联,瑞仙都是王店公社的学生,来来去去,有时不免走到一块儿。瑞仙这个以前被分封过的“夫人”,人谓装愚,自云守拙。她走路只管低头走路,做事只管埋头做事,藏拙不语。她老实、姿本的形象总在我的脑海里若隐若现,悠来晃去,不能廓清。可她却毫不知情。花落有意,流水无情,真是聊天野地烤火——一面热呀。再说进到教室里,毕竟是一个班的嘛,低头不见抬头见,目光碰在一起,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。后来,她染上了漆瘙子(一种皮肤疾病),脸肿得像判官一样,我真有点心疼呢。自己是在怜香惜玉,自作多情啊!

    金风送爽,玉露迎秋,我国的第一团蘑菇云,腾起在祖国大西北的上空。消息传来,学校的政治气氛活跃了许多。一天,学校在小礼堂前面的中心球场上,召开全体师生大会。传达贯彻有关精神,当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时,全场掌声雷动,一片欢腾。会后还组织了认真地学习讨论。大家你一句我一句,风趣地说道:“他们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给咱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,咱们一颗弹炸,可轰得他们的赫鲁晓夫下了台!”

    话说六五年的元旦,学校举办了联欢晚会。各班级都精心地编排了的文艺节目,派代表队参加演出。有歌赋,有舞蹈,有小品,有戏曲,丰富多彩。我们六四(二)班代表队奉献的是由江登范、于炳书等同学扮演的小品——《糊涂的县太爷》。毕业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,上妆表演了舞蹈——《逛新城》。末了,谢场时演员们双手一摊,还滑稽地续了个“巴扎咳”。师生共同登台,老师朗诵了配乐诗朗诵《沁园春•;雪》,同学们也合唱了《沁园春•;雪》。教师代表队演出的压轴大戏——现代歌剧《白毛女》(上半部),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。许敬修、徐文献、王正和、马茹阁等老师,把剧中的黄世仁、穆仁智、杨白劳、喜儿等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,淋漓尽致。是我第一次看到的高水准的戏曲节目,受益良多。

    六五年秋,我升初二,班主任换成了王子生老师。王老师是刚转正的民办老师,他年轻,劲头足,有魄力。学校购进了柴油发电机,自己发起了电,亮堂堂的日光灯比汽油灯又亮堂了很多,办学条件大有改善。但学习风气也有所改变。上面开始批古、禁古,鞭笞文艺舞台上帝王将相,才子佳人舞蹁跹的现象。强调的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,思想领先,一切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。教育先行,更得如此,但有过之。因此,使教育受到了“左”的思想干扰,些微点叛经离道。学校也跟社会上一样,掀起了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风潮。各班级都下发了《毛主席著作》的甲种本或乙种本。县二中在城南关的“红学”,办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廖初江、丰富生、黄祖示先进事迹的图片展览。学校组织我们前去参观交流,取经借宝。受到二中师生的热情接待。这恐怕是我参与的最早的社会活动了。

    六六年五月,中央发布了《五一六通知》。给文化革命定调——整反动学术“权威”,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(即后来所说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),为文化革命的发动做舆论准备。山雨欲来风满楼,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眼看就要开始了。随着《炮打司令部——我的一张大字报》在北京出现,我们学校也出现了零星的鸣放大字报,把矛头指向了学校领导。每个班级都准备有“文房三宝”(只缺砚一宝了)。谁要是想写大字报,连领条都不用打,就只管领就是了,不用花钱。开始只有少数学生去领,领来做练字之用,什么篆体不像,楷体不像,隶书不是,草书亦不是,不伦不类的。只管龙飞凤舞的写啊画啊。没法贴上墙的都胡乱一揉扔了,能贴上的就贴上了。就是贴上去的,也是文理不通的有之,错别字连篇的亦有之。后来就有更多的学生跟着学了,耗费了不少的国家钱财。也荒废了不少“小闯将”们的青春年华。

    六六年春夏之交,河北邢台发生了大地震,房倒屋塌。王湾(地名)下了冷子(即冰雹),麦地变成了麦场,麦秆成了麦秸。天灾发生了。紧接着八月,中央通过了《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》(即《十六条》),人祸也随之而来。暑假,上面趁着学校的空儿,在五中举办了马山、王店、灌张、余关四个公社的三级干部学习班,学习《十六条》,发动文化大革命。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停止了,甚至连国家一年一度的中考、高考也停止了。搞的该毕业的不能毕业,该招进来的不能进来。九月份开学,仍是原班人马,只不过多了个工作组。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浓抹重彩地开场了。上头明确指示,学校停课半天,专搞文化大革命。于是,我们每天只上半天课,剩下的时间都用到搞大鸣大放写大字报上了。真是胡闹,可你不胡闹不随大群儿,别人会另眼看你。评新编历史剧《海瑞罢官》,批判邓(邓拓)吴(吴晗)廖(廖沫沙)的《三家村》和《燕山夜话》,花里胡哨。大字报漫天飞,飞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。鸣放开始了,先是给学校领导划上了鸣放专栏,后来连老师也划上了。门面地方是鸣放校长、主任们的专栏,偏僻角落是鸣放老师的(专栏),像 “‘白骨精’张××的批判专栏”, “‘破鞋’马××的批判专栏”,“黑老包刘××的批判专栏”, “‘大叛徒’刘××的批判专栏等。这里炮打这个,那里炮轰那个,学校的门面地方,乃至各个角落都被大字报占据了。

    十月份的时候,学校来了工作组,指导着学校的工作。新生事物—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出现了。“人人都有一双手,不在学校吃闲饭”。我们班的插队知青点在马山公社的华北、庵北等大队。我们在那儿,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,接受着贫下中农的再教育。十一月下旬,各班级又选派学生代表——红卫兵,到首都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。我们那儿信息比较置后,派去的红卫兵接受的检阅,已是第八次了,毛主席八次就接见了红卫兵百万之众,这是接见的最后一次了。

    紧接着,革命的“大串联”活动开始了。各地都建立了相应的红卫兵接待站,只要你是学生,凭着学生证,就可以坐车不搭车费,吃饭不掏饭钱,住宿不拿住宿费。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儿,五七成伙儿的,随便扯面旗子打上,就成串联队伍了。没多长时间,又开始“长征”了。所谓的长征,就是像当年红军那样打着绑腿,腰缠武装带徒步走,不坐车,到北京、韶山、井冈山、延安等红色圣地去串联。这时候的学校,已经不成为学校了,教学秩序完全陷入了瘫痪的混乱状态。

    到了六七年三月,学校仍是照常开学。一发不可收拾的“长征”串联活动还在进行着。尽管三令五申,停止长征串联活动,但有不少的学生,仍然滞留在外。还有不少学生正在“长征”返校途中,到校的为数不多。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返校复课闹革命。返校是陆续的,复课是句空话,闹还差不多。为什么呢?因为教室、图书馆,乃至教研组已经被砸得稀烂,不成样子了。

凡界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-都市言情小说,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、更全,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,m.dushiyanqing.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,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。
最近阅读纪录:最近阅读纪录:
发表书评: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返回顶端↑
Copyright (C) 2002-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所收录第1卷 凡界 二(第2页/共10页)-凡界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