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首页 | 最近更新 | 最新入库 | 总收藏榜 | 周推荐榜 | 周点击榜 | 本站推荐 | 申请作家 | 作者中心
您现在的位置:都市言情小说 > 六安王国 > 第1卷 45----48(第1页/共3页)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
小说阅读页
背景颜色: 字型:   字体颜色:   双击鼠标滚屏:(1最慢,10最快)
第1卷 45----48(第1页/共3页)

    四十五

    元封四年,春。

    朝罢,武帝召丞相石庆、廷尉杜周、御史大夫兒宽,入内廷议论去岁各诸侯国岁贡之事。

    武帝道:“昨日治粟内史来报,去岁各王、侯国的岁贡于往年锐减,约有三成之多,致使国库空虚。不少诸侯上来奏表妄夸其国中灾情,有的是夸大其词,有的甚至就是无中生有。长此以往,朝廷将入不敷出,成了空架子了。诸爱卿以为该如何应对为妥?”

    御史大夫兒宽道:“去岁年景确是不太好,中原闹蝗灾,山西闹旱灾,江南又闹水灾。岁贡较往年略减亦应在情理之中。但也有些地方并无灾情,却虚报灾情。陛下可派出钦差赴实地察勘,凡有虚报灾情者宜从严查处。”

    廷尉杜周道:“陛下对诸侯各国一向宽慈,致使一些奸诈之徒目无朝廷,目无天子,得寸进尺,得陇望蜀,顺杆子往上爬。臣以为此事必须严加查处,以儆效尤!”

    丞相石庆道:“臣以为诸侯中多数还是顾全大局,敬奉天子的。当然也有少数见利忘义之辈。诸侯皆为陛下宗亲,此乃天子家事,吾等亦不敢妄言。”

    杜周道:“丞相之言差矣!诸侯虽为皇上宗亲,但其关乎社稷安危。我等乃天子近臣,焉能见其忤逆不肖竟视而不见,袖手旁观?纵观史册,凡兴风作浪、犯上作乱者,多为皇室宗亲,就从我大汉朝算起,前有吴楚七国之祸,后有淮南、衡山之乱,哪位不是天子的血亲近族?当初高皇帝打天下,天下甫定,须得奖励安抚开国功臣,这才重开裂土分封之制。眼下天下大定,四海升平,臣窃以为天子该当机立断,废除分封,撤藩国改设郡县。此举一来便于天下政令畅通,二来亦可永绝后患。不知陛下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武帝闻言,沉吟半晌,道:“爱卿所言不无道理。不知丞相和御史大夫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兒宽道:“臣以为廷尉之言虽也有些道理,但以眼下局势来看,一时尚难施行。一则天下虽已初定,但吾大汉乃泱泱大国,疆土千里,黎民亿万。一旦将所有诸侯国一朝废置,改为郡县,势必造成首尾难顾、鞭长莫及甚至一盘散沙之态,陛下倾注多年心血方才得之的安定局势将不复存在;二则诸侯王皆皇室血亲,现好端端无由废之,则必生内乱,甚至于会祸起萧墙。同时,此举还将置皇上于不仁不智之地。臣以为此策非不可行也,是当缓行,循序渐进为宜。古人云:‘欲速则不达’也。”

    武帝笑笑,道:“爱卿所言也有道理。丞相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石庆道:“臣大体同意御史大夫之见。先帝朝贾谊曾云:‘牧民之道,务在安之而已。天下虽有逆行之臣,必无响应之助矣。’吾大汉近些年之所以繁荣昌盛,蒸蒸日上,是因为天下安定。安则顺,顺则通,顺通则百事兴矣!如擅改祖制,则易生乱,乱则生变。乱变生则天下危矣!”

    “二位的‘高见’恕在下不敢苟同!”杜周大不以为然道:“眼下天下虽安,但臣以为是安于表而危于内。诸侯大权被夺,虽口不言而心实不服也,私下谤议甚杂,多有颂古非今者。臣近闻六安王庆,不尊朝廷规制,擅自招兵买马,打制兵器,颇有不轨之迹象。臣以为,陛下若要撤藩,正可以此为由,杀鸡儆猴,朝野莫敢不服矣!此乃天赐陛下之良机也!”

    石庆道:“六安王扩兵之事,已有奏表上呈,廷尉何必小题大做,危言耸听!何况,六安国的岁贡,一向是逐年增益,并无半点拖欠。六安王虽年幼。但臣闻其安民有道,治国有方,仅三四年间,就将一个满目疮痍的六安国治理得国富民安。此乃六安之福,朝廷之福,天子之福也!陛下若在此时以六安国为例撤藩,势必招天下非议,臣窃以为是为不智之举也!”

    武帝笑了笑,摆摆手,道:“诸爱卿不必再作口舌之争了。此事先只议议而已,容朕想想再作计较吧。”

    四十六

    元封四年,四月。

    刘庆招募的一万兵马经过几个月的集中训练,已经基本成熟。四月初九日,邵仲、钟沮领六千人马,向六万寨方向进发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匪首独眼雷已获知官军将要攻山之消息,召集众匪首商量对策。一方面派重兵把守各上山隘口通道;另一方面修筑加固山寨的防御工事。

    邵、钟率领的队伍于初十日凌晨向匪巢发起攻击,双方打得异常激烈。但由于山高道险,官军的人马虽多,却施展不开手脚。刀枪够不上,箭弩又射不着。而山匪却能居高临下,以逸待劳,据险坚守,树木碎石皆可为利器。官军攻了三个时辰,伤亡过百,山寨还是久攻不下。

    邵仲与钟沮商量,觉得如此攻下去已无意义,便决定暂停攻击,带着人马返回六安城中。

    回到王府后,邵、钟二人将攻山情状向刘庆一一禀之。邵仲道:“六万寨奇险无比,若要强攻,即便再多人马也难取胜。”

    刘庆点点头,道:“他们占尽地利,可一以当十。强攻显然是行不通的。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此盘踞十多年之久。能不能想个主意,把他们引下山来,再围而攻之?那时候,他们尽失地利,我们即可围而剿之了。”

    钟沮道:“这倒不失为良策,可有什么办法引他们下山呢?”

    刘庆凝神想了想,突然一拍脑门道:“有了。这个月底庐江郡将有一批贡品须经六安往中原去。我等先放出风去,以此为诱饵,引蛇出洞,诸位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邵、钟二人一听,兴奋异常。邵仲道:“此乃天赐良机也!”

    钟沮道:“吾推算了一下沿途的路程,他们要动手,肯定会在英、霍交界的土地岭下手。届时我们可事先埋伏好兵马,但等他们上钩,就可瓮中捉鳖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刘庆也显得异常兴奋。“你们各自去安排吧。此事仅只我等三人知晓便了,不宜泄之。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说话便到了月底。四月二十八一早,庐江郡的十多辆贡品车队便开进了六安。

    押车的护军头目找到邵仲,道:“我等此行要经过一段山路,听说那一带常有匪盗出没,大人可否安排些人手护送一程?”

    邵仲笑了笑,道:“各位放心上路便了,我们主公已有安排。”

    车队在城中略事休息,便出城而去了。行至土地岭,已是傍晚时分。众人见此处山高林密,且天色又将晚,便有些心里发毛。就在他们将推车连推带拽,想赶紧离开这块险地时,只听得道路两侧的山上忽响起一声尖啸,顿时,数以千计的蒙面大汉从山上冲将下来,满脸杀气,手执利刃,将车队团团围住。

    盗匪中一位头目冲押车人道:“想要命者,留下车和货物;不要命的,就请亮招吧!”

    那押车的护军头目一下懵了,心中叫苦不迭。正绝望间,忽又听得一高呼,但见从两侧山顶上突然冒出来数不胜数的身穿官军服饰的人来。这帮人一声呼喝,蜂拥而下,又将那帮人重重围住。

    短兵相接,生死立判,险象环生。一场腥风血雨、你死我活的肉搏战拉开了帷幕!一时间,但见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。但闻杀声震天,喊声如雷。正可谓惊天地,泣鬼神也!

    不足半个时辰,这场肉搏战就以官军大获全胜而结束。经检点,此战杀死盗匪八百余人。令邵、钟二人喜出望外的是,声振江淮的匪首独眼雷居然亦死于乱军之中。

    官军大胜而归,刘庆率国中文武官员出城迎接。城中万人空巷,举城欢腾。百姓奔走相告,无不拍手称快。乡亲们扶老携幼,涌向街头,翘足以待,争相上前一睹英雄风采。

    刘庆在王府中大摆宴席,为二人庆功。

    席中,刘庆举起盏中之酒,对邵、钟二人道:“二位身先士卒,浴血奋战,为民除害,首战告捷,乃吾六安国第一大功臣也!本王代举国百姓敬二位一满盏!”

    邵、钟二人双手将

六安王国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-都市言情小说,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、更全,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,m.dushiyanqing.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,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。
最近阅读纪录:最近阅读纪录:
发表书评: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返回顶端↑
Copyright (C) 2002-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所收录第1卷 45----48(第1页/共3页)-六安王国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